偏光片的基本性能指標
偏光片的基本性能指標主要有:光學性能、耐久性能、粘接特性、外觀性能以及其它特殊性能幾個方面。光學性能包括:偏振度、透光率和色調三項主要性能指標,其它還包括防紫外線性能以及半透射型偏光片半透膜的透光率、全反射率和漫反射率指標。耐久性技術指標包括耐高溫、耐濕熱、耐低溫和耐冷熱沖擊四項,其中*重要的是耐濕熱性能指標的高低。粘接特性技術指標主要指偏光片壓敏膠的各項特性,一般包括:壓敏膠與玻璃基板之間的剝離力、壓敏膠與剝離膜之間的剝離力、偏光片保護膜與偏光片之間的剝離力以及壓敏膠的粘接耐久性。外觀性能技術指標主要是指偏光片產品的表面平整度和外觀欠點的個數,這些技術指標主要影響偏光片產品在貼片時的利用率。
原材料的性能提升、生產工藝改良、染料系偏光技術,是碘系偏光片生產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各種原材料性能提升的*終目標都是為了提高偏光片的光學性能和耐久性能。如PVA 膜的均勻性、耐久性、光學穩定性等;TAC膜的透濕性和光學穩定性、尺寸穩定性等;其它輔助材料,如PVA膠粘劑、保護膜、離型膜、壓敏膠等,近年來技術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為偏光片生產工藝的主流濕法延伸,近年來也有新的進展。在PVA 膜的澎潤、染色效率的提升、固色及補色方法、干燥方式等方面均與濕法延伸的初期有了很大的變化。使用具有高二色性比的染料替代碘生產的偏光片,具有耐高溫、高濕、耐光等特性。染料系偏光片的光學性能主要取決于所使用的染料的二色性,以及偏光片制備過程的工藝控制技術。
廣視角功能、提高分辨率、增亮節耗是較受關注的偏光片附加功能。廣視角功能要求液晶顯示器在更大的視角范圍內可以觀察到畫質基本不變的影像,可在偏光片貼合一層光學補償膜,對液晶在各視角產生的相位差做修正,從而提高畫面保真度。提高顯示器分辨率主要是針對TAC膜進行有針對性的表面處理,如防眩光處理、防劃傷處理、抗反射/低反射處理、抗污處理等。在偏光片中貼上增亮膜,是目前增加面板亮度和節約能耗的主要做法。
偏光片市場主要被日韓企業壟斷,國產化趨勢明顯。2015年,韓國偏光片產能居全球**,占比約為40%;日本排名**,占比約占32%;中國臺灣產能排在第三位,產能占比約為20%,中國大陸產能約占9%。由于大陸需求增長較大,2019年產能占比預計將達到20%左右。由于偏光片技術門檻較高,市場主要被LG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等幾大廠商壟斷。但隨著新興市場持續的技術積累,日韓廠商的市場集中度有所降低。Display Search測算從2014年至2018年,前三大廠商會一直是LG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雖然市場格局變化不大,但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72%將會下降至2018年的66%。
3.2 增亮膜、擴散膜是背光模組重要構成,美日韓優勢明顯
擴散膜是背光模組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為顯示器提供一個均勻的面光源,核心在于精密涂布技術。發光光源經擴散膜擴散之后,能變成面積更大,均勻度較好,色度穩定的二次光源,但是降低了單位面積的光強度。多數擴散膜的基本結構是在透明基材上涂光學散光顆粒。擴散膜市場份額前5名的企業為美國SKC、日本惠和、韓國SBK、韓國新和、韓國MNTECH,合計占市場份額為73%。
3.3 預計2017年全球LCD背光模組用光學膜市場空間約112億元,至2019年偏光片全球市場規模有望千億
平板設備已成主流,PC產品增速下滑。近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不斷涌現,平板電腦快速的融入并改變著大眾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平板電腦作為主要的移動計算設備,平板電腦出貨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而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則受到沖擊,出貨量出現下滑。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及預測,2017年全球臺式電腦、筆記本及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分別為1.44、1.63、4.55億臺。
智能手機滲透率逐年提升,大屏化成趨勢。全球范圍來看,雖然近幾年智能手機增速逐漸放緩,預計2016年僅3%左右,但是大屏化已成為趨勢,并且增長主要來源于亞太地區,比如中國、印度等市場,從消費結構來看,千元左右的智能機較為暢銷。預計2017年全球智能機銷量增速約5%左右。智能機的屏幕大小從10年4寸左右,現在已增長至6寸甚至更大面積,并且各品牌無邊框設計也在陸續推出,大屏化已成為趨勢。
預計2017年全球LCD中背光模組用光學膜需求為8.6億平方米,市場規模達112億元。作為液晶模組的重要構成部分,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市場需求將隨著液晶模組的市場需求波動而變化。我們按照背光模組中“1張上擴散膜+2張增亮膜+1張下擴散膜+1張反射膜”的使用量來推測對光學膜的需求。按照Displaysearch的數據統計預測,假設反射膜、擴散膜、增亮膜的價格分別為9、10、18元/平米。預計2017年全球光學膜整體市場空間約112億元。
從未來偏光片的生產趨勢來看,一方面國內公司產能逐步擴張,另一方面日韓企業陸續在中國大陸建設生產線,全球的偏光片生產逐步向國內轉移。從各偏光片生產企業產線規劃來看,LG、Sumitomo、SDI、Nitto等公司紛紛在中國進行生產線建設。全球偏光片產能預計將從2014年的5.88億平米增加到2020年的7.51億平米,年復合增長率為4.17%,并且市場主要被LG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等幾大廠商壟斷。但隨著新興市場持續的技術積累,日韓廠商的市場集中度有所降低,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廠商迅速擴張,市占率逐步提升。
國產偏光片具有較大供需缺口,目前自給率不足40%,至2019年自給率有望提升至65%。根據目前國內面板廠產線規劃情況來看(建設時間初步規劃至2019年),對于TFT-LCD偏光片需求將達到1.85億平米,OLED偏光片需求也有958萬平米,并且OLED領域的需求幾乎均為增量市場。從供給層面來看,根據三利譜(6319萬平米)、盛波光電(1590萬)、東旭光電[1](1000萬平米)及錦江集團(約3000萬平米)公司的規劃情況,至2019年,國產偏光片供給僅1.2億平米。假設國產偏光片完全可以滿足國內TFT-LCD面板需求,仍然存在超過6000萬平米的缺口需要采購外國公司產品。
公司IPO募投項目也正進行初期工作,計劃達產后產能1000萬平米。公司上市募集資金3.46億元將全部用于哭寬幅偏光片的生產線建設,設計產能1000萬平米,項目建設期2年,建設完成后2年內達產,預計實現年均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8.6億元和1.05億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收入及盈利水平。
短期來看,公司的TFT-LCD產能從450萬平米將增長至3050萬平米。長期來看,公司未來產能仍將持續進行擴張。產能的快速釋放有助于公司加速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有助于實現偏光片進口替代,成為偏光片國產化的受益者。
4.2 康得新(002450):先進高分子材料平臺型企業
公司具有先進高分子材料、智能新興顯示、互聯網智能應用、新能源汽車四大產業板塊。**,先進高分子材料板塊為公司的核心產業基礎,既是全球預涂膜行業的***,又是世界光學膜行業的主流供應商,同時公司在碳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碳纖維)、以及柔性材料領域也具有世界優越地位。**,公司通過模塊化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延伸,打造了智能新興顯示板塊,包括裸眼3D,大屏觸控,AR/VR,全息顯示,以及柔性顯示等一系列新興顯示技術均已優越全球。第三,通過新興顯示技術在場景互聯時代下的進一步產業延伸,公司在娛樂、賓館、社區、教育、醫療等領域**推進,正在打造多家互聯網運營服務公司,建立互聯網智能應用板塊。第四,公司通過與控股股東合作,基于碳纖維材料的延伸,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板塊,形成了碳纖維產業的全生態鏈。
4.3 激智科技(300566):光學膜國內優越企業
公司是經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臺企業。作為光學膜國產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光學膜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的升級和**,自主進行光學擴散膜、增亮膜和反射膜等光學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已通過三星、LGD、夏普、友達、富士康、冠捷、ArcelikA.S.、VIDEOCON、PTHartono、TCL、海信、海爾、長虹、創維、京東方、天馬、同方、惠科、南京熊貓、龍騰光電等眾多國際、國內一線品牌終端消費電子生產廠商和液晶面板(模組)廠商認證,并陸續量產交貨,在國內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領域占據優勢競爭地位,并且布局量子點薄膜業務未來有望在大屏量子點電視領域占據優越優勢.
4.4 南洋科技(002389):膜主業發展穩健,同時切入**無人機領域
膜主業的發展穩健,產能不斷釋放,業務穩定。南洋科技是我國*大的電容器專用電子薄膜制造企業之一,業務穩健發展,產品主要包括背材基膜及絕緣材料、電容膜、光學膜等,2016年實現營收33.54億元,其中光學膜業務實現收入4.75億元(+41%),歸母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光學膜業務光學膜業務2016 年實現收入4.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22%,占公司收入比重約14%。其中,2萬噸光學基膜項目和年產1.6萬噸光學膜涂布項目一期工程已投產,控股子公司東旭成增亮膜項目仍向韓國LG 電子小批量供貨。2016年,公司通過發行股份購買彩虹無人機公司100%、神舟飛行器公司84%股權,切入**無人機市場,發展**主業。
上海卷柔新技術光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光學儀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成立2005年,專業的光電鍍膜公司,公司產品主要涉及光學儀器及其零配件的研發和加工;光學透鏡、反射鏡、棱鏡等光學鍍膜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為全球客戶提供上等的產品和服務。
采用德國薄膜制備工藝,形成了一套具有嚴格工藝標準的閉環式流程技術制備體系,能夠制備各種超高性能光學薄膜,包括紅外薄膜、增透膜,ARcoating, 激光薄膜、特種薄膜、紫外薄膜、x射線薄膜,應用領域涉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美容、醫用激光器、紅外制導、面部識別、VR/AR應用,博物館,低反射櫥窗玻璃,畫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