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OLED 國內企業破局中間體材料
OLED產業在去年以來迅速火爆,而其背后的原因則是幾大國際巨頭在傳統顯示領域銷售增長乏力,而3C、智能可穿戴設備、VR、彩電業等對OLED屏的需求則在不斷上升。即便是在前年和去年初還在喊著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的家電巨頭們也開始逐漸發力OLED領域,三星、LG兩大OLED面板企業供不應求,紛紛開始擴充產能。
而就在近期,韓國LGDisplay宣布,將投資17.5億美元來提升柔性OLED屏的產能,以滿足移動設備廠商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前,業界也有消息傳出三星計劃投資約合464億人民幣,提升超過50%的OLED面板年產量,以滿足業界對OLED面板的需求。
一場OLED的產業盛宴已經拉開帷幕,而眾多的國內企業也正躍躍欲試。“在這其中,國內企業除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極少數資本技術實力雄厚的巨頭選擇從面板端切入外,更多的國內企業則圖謀在OLED發光材料和傳輸材料等中間體領域占得一席之地。”有長期關注OLED產業的**人士告訴新材料在線,目前國內OLED材料企業的這種努力也正在逐步顯現出效果。
蘋果新一代iPhone可望搭載AMOLED面板的消息更是讓OLED產業界增添了無限的期望和“沖動”。
OLED狂奔
在經過了數個月的一再推遲之后,聯想終于在日前推出了旗下首款搭載OLED顯示屏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X1Yoga。這款14英寸的產品是目前*大尺寸的OLED屏筆記本,惠普SpectreX360和戴爾Alienware13的OLED屏幕尺寸為13.3英寸。聯想給它定出的價格為1682美元(約合人民幣11000元)。
中信建投證券在研報中對此評論,“聯想推出這一OLED屏幕筆記本電腦,意味著OLED顯示材料已經受到電腦廠商的關注,OLED在電腦顯示屏領域應用進程加快。”
正如昆山國顯光電副總裁黃秀欣所言,“從產品應用、量產技術、市場空間各個方面,可以得出結論,OLED產業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處于產業一個初期階段。”
OLED指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LED)。與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不同類型的發光原理。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極高反應速度等優點。但是,在價格(較大顯示面板)、壽命、分辨率暫無法與液晶顯示器匹敵。
OLED器件結構示意圖
OLED依驅動方式可分為被動式(PassiveMatrix, PMOLED)與主動式(Active Matrix, AMOLED)。
AMOLED則被視為是OLED產業當下和未來的主要方向。
OLED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ChingW. Tang)1983年在實驗室中發現,由此產業界開始對OLED展開了研究與產業化之路。
隨著LCD面板技術、產能逐漸轉移到中國,日本、韓國包括中國臺灣地區的眾多企業都開始把顯示領域未來投資的重點轉向OLED。
但目前OLED產業鏈被日本、韓國、美國企業高度壟斷,中國本土產業鏈尚不成熟,包括OLED的材料和生產設備,尤其是蒸鍍設備,都依賴進口。
今年,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場迅猛增長。3月,蘋果公司透露*早將于2017年在下一代iPhone手機上應用柔性OLED屏。4月,三星也表示,正在測試兩款可折疊的柔性屏手機,*快將于2016年底量產,并在明年上市。
中國臺灣地區企業群創董事長暨執行長王志超日前也表示,群創原在硬玻璃基板上開發的OLED,已經可以量產。但因市場轉向軟性OLED應用,群創也利用原統寶和奇美電的產能研發,今年底量產技術就可以準備好,推薦到客戶端,預計2017年可正式商品化量產。
有咨詢機構給出的數據,預計2020年AMOLED市場規模將達到717億美元,而此前該機構在2015年給出的預測數據僅為460億美元,從此也可以看出,OLED目前高歌猛進的態勢已經震驚了整個業界。
從未來三年三星顯示、LGD、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韓四大廠已經公開的投資項目看,韓企90%以上投資額都在OLED,三星甚至將會出售7代LCD面板工廠來收縮液晶陣線,而投資折合550億元人民幣擴大OLED產能。
日本顯示器公司(JDI)也將投資500億日元,于2017年春季在茂原工廠建立6代OLED面板生產線,計劃到2018年每月可生產500萬塊OLED手機屏。
同樣在今年4月,夏普被鴻海收購之后,宣布將斥資2000億日元投向OLED面板生產線。
一場OLED“大戰”已經打響。
中小尺寸顯示率先亮劍
綜合目前市場反饋的各種信息顯示,OLED在中小尺寸顯示領域的增長尤其喜人,特別是在智能手機等領域,OLED顯示有望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OLED在顯示領域尤其是中小尺寸顯示例如手機等領域增長比較快,攀升軌跡尤其明顯。”上市公司廣東甘化旗下廣東德力光電副總經理葉國光告訴新材料在線,由于技術、價格成本等問題,OLED在大尺寸顯示領域目前性價比還不高,在一些優異消費和特殊領域,大尺寸OLED顯示才能有用武之地。
葉國光的觀點也得到了市場的印證。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搭載AMOLED面板的比重從上年的5%成長到13%;2016年中國市場搭載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超過8800萬部,占比繼續上升至19%,華為、小米的旗艦優異機型也開始導入AMOLED面板。
另一有名研究機構IHS也表示,在經歷2014年的低谷之后,全球中小AMOLED面板市場在2015年實現快速反彈,年度出貨量達到2.8億片,同比增長54%。其中,手機市場在整體AMOLED出貨量中的占比為92%,成為反彈的主要動能。
種種信息顯示,中小尺寸OLED顯示時代正在來臨。
“目前真正走到量產階段的恐怕還是中小尺寸*多,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黃秀欣在2016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很多優異手機品牌廠商都開始用AMOLED作為旗艦機的屏。
京東方項目總經理常程也坦言,從市場空間、市場量來看,無論智能手機、VR、車載、移動電腦,未來OLED在這幾個領域成長率會非常高。“這幾個市場里面,一定是OLED成為主角,在市場當中起到牽引作用。”
常程在2016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曾半開玩笑道,“從產品演進來看,我們要特別感謝感謝我們一個小伙伴,三星。他從2010年開始推廣OLED智能手機應用,2011年推出OLED平板電腦。”
OLED相比于傳統LCD顯示效果更加出色,還有輕薄、能耗低、抗震性好等優點,因此OLED不僅可以用于傳統顯示領域,在VR、可穿戴設備、透明顯示等新興領域也擁有獨特優勢。
*新的消息是,7月底,被粉絲譽為“國民手機”的小米公司正式發布旗下紅米品牌的旗艦機型紅米Pro,這也是小米史上首款搭載OLED屏的幕的手機。
IHS預估,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用的OLED營收,將首度超越智能手機用的LCD面板營收。
在OLED發明人鄧青云教授看來,OLED會*終取代LCD成為未來*主要的顯示技術。“在中小尺寸市場,OLED替代LCD會比較快,在大尺寸領域,OLED要想替代LCD仍然需要時間。”
國內企業破局OLED中間材料
眾所周知,OLED產業技術難度大、研發量產時間跨度大、資金投入需求大,這是橫在OLED產業所有企業面前的三座攔路大山,尤其是在OLED面板領域,一條面板產線投入都是以億美元來計數,除了少數巨頭之外,很難有企業能夠有如此雄厚的技術資金實力支撐。
選擇從OLED產業材料端切入無疑成為眾多國內企業的必由之選。
UBI Research調查結果顯示,2014到2015年間,OLED材料市場增長了17%,未來5年OLED材料市場預計將以3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從2015年的5億美元左右到2020年25億美元。
來源:UBI Research
2016年5月,廣東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阿格蕾雅OLED新材料項目”在佛山順德區開始備案前公示,這個項目順利投產后將年產OLED高純材料500千克,滿足年產OLED器件100萬片。
新材料在線查閱資料顯示,廣東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即北京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國內專注于新型有機發光材料(OLED)的研發及應用的企業,已研發出具有量產能力的OLED材料達40種以上。
同時,國內也有包括萬潤股份、濮陽惠成、中穎電子、菲利華、長信科技等上市公司在發光和傳輸材料、驅動IC等領域加快布局OLED。
長信科技近期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OLED用ITO導電玻璃早已產業化并批量出貨,隨著OLED技術的升級換代,公司將緊隨市場主流、加大研發力度,已經具備條件應對OLED產品大規模發展的需求。
“OLED模組業務在3月份已經開始逐漸出貨,4月份出貨量為50K。”長信科技董事長陳奇在接待機構投資者時表示。
萬潤股份作為國內OLED中間體龍頭企業在2016年初將四大業務板塊重新規劃為信息材料產業、環保產業、大健康產業三大業務板塊,其中信息材料就包括顯示材料、OLED和其他功能材料。
萬潤股份早在OLED材料興起之時就開始布局OLED材料產業鏈,針對OLED已提前做好戰略布局,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萬潤股份及全資子子公司煙臺九目化學制品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江蘇三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都在進行OLED業務,其中公司與九目化學以生產OLED中間體為主,三月光電負責OLED成品和器件的研發和銷售。
濮陽惠成也在2015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將通過不斷改進OLED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藝,增加產品種類,公司將繼續重點開發OLED藍光功能材料芴類衍生物,列在開發計劃內的其他OLED功能材料主要包括:OLED空穴傳輸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阻擋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材料、電子阻擋材料等。
2016年5月18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印發了《關于實施制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要求重點發展低溫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機發光半導體顯示(AMOLED)等新一代顯示面板的量產技術,推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開發和產業化示范; 通知表示要發展OLED蒸鍍工藝單元設備部件、蒸鍍設備自動化移載系統,布局柔性顯示等。
政策的推動,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一切都預示著OLED產業正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就如鄧青云教授所言,“未來幾年OLED將迎黃金發展期。”
上海卷柔新技術光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光學儀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成立2005年,專業的光電鍍膜公司,公司產品主要涉及光學儀器及其零配件的研發和加工;光學透鏡、反射鏡、棱鏡等光學鍍膜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為全球客戶提供上等的產品和服務。
采用德國薄膜制備工藝,形成了一套具有嚴格工藝標準的閉環式流程技術制備體系,能夠制備各種超高性能光學薄膜,包括紅外薄膜、增透膜,ARcoating, 激光薄膜、特種薄膜、紫外薄膜、x射線薄膜,應用領域涉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美容、醫用激光器、紅外制導、面部識別、VR/AR應用,博物館,低反射櫥窗玻璃,畫框等。